[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42例和对照组(血栓通)42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治疗后14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血栓通;自由基清除剂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不断增加,脑梗死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国家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恢复血流灌注的溶栓治疗,然而在我国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极少。探索脑梗死的急性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我们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洪湖市人民医院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年龄都在80岁以下,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头部MRI证实,治疗前未溶栓、抗凝等治疗。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8.5)岁。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9.0)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不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所患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液系统疾病;②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④消化性溃疡活动期;⑤对依达拉奉或血栓通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给予降血压、降脂药及各种对症与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其他根据患者病情使用脱水药、降糖药、抗生素等治疗,两组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栓通(冻干)450 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二次,共14天。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1.4 疗效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②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③进步: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7% ⑤恶化:评分增加17%以上。总有效率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三者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SP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14d
治疗组 42 20.98±9.01 10.91±8.17
对照组 42 20.93±8.91 15.91±8.99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2 13 16 7 6 85.7
对照组 42 3 10 15 14 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三、讨 论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急性脑梗死局部血流中断后,梗死中心区脑组织神经细胞迅速死亡,其周围缺血半暗带血流不同程度下降并引起缺血级联反应。缺血再灌注产生的大量自由基能引起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过氧化,细胞膜受损。自由基是参与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3],是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脑保护药物,属于酚类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清除大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减少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发展成梗死的体积并抑制迟发性的神经元死亡[4]。还可以抑制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抑制缺血性脑水肿及抑制梗死灶周围区域血流量减少。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5]。而在脑梗死治疗中,神经保护剂的主要作用只能延缓缺血脑组织的坏死,神经保护必须与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成份为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三七总皂甙能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调节血管收缩功能,减少缺血血管的进一步损伤。此外,三七总皂甙还具有调整血脂、减低血液黏滞度及钙通道阻断的作用,并能加强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既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又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作用,且临床使用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玉璞,王维治. 神经病学. 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4
[2] 中华神经科学.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胡维明, 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900问. 第三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522
[4] 张新宇,王力平,樊东升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203
[5] 李杨,刑成民,杜冠华.神经精神疾病合理用药(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150.